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吉利经验”

日期:2022/6/28 15:28:27 | 来源:吉利学院
分享到:


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吉利经验”

—吉利学院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背后的“底层逻辑

近日,教育部公布的“2021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中,吉利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成功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这是继“双一流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后,成为四川高校第二个此类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直接反映了一所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的“硬实力”,“含金量”高,对于不少985、211高校来说也不是易事。2020年,吉利学院从北京搬迁至四川成都办学,仅仅两年时间,就将车辆工程专业从省级一流“升级”为国家级一流专业,一路进阶升级的动力源是什么?背后又有着怎么样的“底层逻辑”?

逻辑一:聚焦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打造一流专业集群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是第一要义,创新是第一驱动,人才是第一资源。

聚焦国家发展战略、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办专业、育人才,既是高校的职责使命所系,更是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命线”。吉利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发展导向、需求导向,加大学科专业建设力度,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紧紧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机遇和数字四川、数字经济的发展规划,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需求,牢固确立专业为王的战略地位和专业集群的战略思维,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学科融合,增强学科活力。

近年来,吉利学院主动扛牢责任担当,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本科教育综合改革,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全面推进一流专业群建设。

以数字化为引领,聚焦汽车产业和电子信息两大万亿产业,做强智能科技专业集群;发挥集团办学、产教融合优势,做优经济管理专业集群;适应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做特人文艺术专业集群;打造特色鲜明的“数字化+”专业集群 。

围绕现代汽车产业链和未来汽车“生态圈”产业链,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原则,充分发挥和赋予专业集群核心和导向作用,对接汽车产业链衍生12个专业群,通过不断补链、延链、强链,不断推动吉利学院专业集群有效服务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发展。

未来,吉利学院将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关键核心,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等国家和四川重大战略契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切实提升服务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逻辑二:打开视野 提高站位  开阔思维引领专业高质量发展

站高谋远,方能行稳致远。

推动校企协同育人、产教深度融合,打破理论学习与实习实训“壁垒”,推动学科间跨界融合、协同攻关,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在办学过程中,吉利学院紧紧瞄准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前沿课题和难点痛点问题,认认真真办教育,扎扎实实推改革,有力推动了吉利学院发展既有“速度”,更有“内涵”。

吉利学院依托吉利控股集团在产业、技术、人才领域的优势,不断打开视野、提高站位,紧密对接集团旗下吉利汽车、领克、极氪、沃尔沃、极星、路特斯、英伦电动汽车、远程新能源商用车、曹操出行等行企开展产教深度融合,同时广拓与百度、京东、顺丰、华为、腾讯科技、阿里巴巴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行业头部企业跨界打造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平台、专业能力创新平台、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与人才链有机融合。

一流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流专业建设。一流专业建设背后逻辑是打造一流的教学平台,一流专业课程和一流的实践基地。吉利学院根据汽车产业链发展的新趋势,以汽车产业链为线索,培养服务汽车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时代“四新”汽车人才,构建了“大循环→小循环→专业圈”的“三环共振”相互赋能、相互带动的专业群教学平台。此次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获批,就是学校以“产教融合”为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的新突破。

积极打破“实训室孤岛” 资源实现共享,围绕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创新合作体制机制,推行“揭榜挂帅”,建设支撑人才培养、高水平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的一流科创平台,与行业领军企业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和实践平台。目前为止,吉利学院已建成省级及以上高水平科创平台3个、产业学院3个、共享型实训基地57个。

一流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教师是关键。吉利学院按照吉利控股集团“人才森林”理论,在全球范围吸引高端人才、优秀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到校任教和开展科研工作。通过“双百计划”“双聘”“双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聘用吉利控股等高级工程师、企业管理人员、技术员为专业导师,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及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汽车工程学院校企“人才融通”已初见成效,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共同协作获批授权专利13项、校企合作编写专业教材59本、共同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30项、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企合作进一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成为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吉利学院成为“机械行业吉利汽车产教协同人才培养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逻辑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促进一流人才培养

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长期以来,吉利学院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育人理念,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并以此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主线,将新发展理念落实在思想引领、校园管理、学生服务、课程改革等育人的各个环节。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吉利学院启动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和综合素质教育改革工程,创新构建了“六双”“六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所谓“六双”“六融合”,就是招生与招聘对接、企业专家与校内教师协同育人、学校和企业双元培养、校企共建“双创”平台、加强教师“双师双能”;逐步形成理实融合、研用融合、赛教融合、校企融合、工学融合、行校融合的“六融合”闭环生态体系。

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以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抓手,提升学生编程类、量化研究类等数字化能力。依托吉利人才集团“芯位教育”等在线教育平台,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真正做到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吸收者转化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助力更多的人实现更高价值,探索获得更多个性化教育体验”是吉利的办学初心,也是吉利人的奋斗使命。办学以来,吉利学院先后为社会培养和输送5万名优秀人才,1000名学子成为集团及其他汽车企业的中层管理、技术骨干、研发人员;毕业生创办各类企业1000余家,200多名校友担任上市公司企业高管。近三年,汽车类专业就业率达100%;毕业生与岗位供需比达13;学生对吉利学院教育教学质量满意度达98%,毕业生行业留存率和企业对学生认可度持续攀升,一切数据说明,吉利学院聚焦深度产教融合,把一流专业建设与一流人才培养相耦合。

全国汽车专业教师微课程设计制作与教学实践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张劲光教授为汽车工程学院学生授课

牢牢把握“新工科”建设赋予的新使命,吉利学院以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数字化+”人才培养能力,不断拓展和优化教育开放格局,推动吉利学院内涵式建设,担当服务国家、区域、行业发展使命,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启航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吉利学院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牢记立德树人光荣使命,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中展现新的气象,新的担当,新的作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吉利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