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促进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日期:2016-04-20 10:57:09 | 来源:四川省教育考试院
分享到:

资阳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   干  劲

《四川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出台了。作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深刻认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有力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改革的目标、任务、路径和举措,以《实施方案》为指南,扎实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以实际行动带动基础教育向前变革。

一、深刻领会改革的价值导向

《实施方案》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明确了教育的人才培养价值导向。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必须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方向。把“人”从“一条道路”“一次考试”“一种教学”“唯分数论”中解放出来,给学生选择的自由。目前,学生面临着高中课程学习难度的选择、高中课程学习科目的选择、高中学习与大学学习方向的对接、考试形式与次数的选择、考试时间的选择等。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和引导基础教育力求实现五个回归:从升学本位走向发展本位,从面向少数走向面向人人,从知识教育走向全面教育,从同质发展走向个性发展,从规制发展走向自由发展,让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贯穿于十二年一贯制的基础教育之中,真正实施国民素质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最大发展。

二、积极构建新的育人体系

新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学校变革形成倒逼的态势,学校教育将彻底从封闭走向开放,发生三个重大变化:单一的行政管理模式再也无法适应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单一的学校教育再也无法满足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需求;单纯的校内教育资源再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教育需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有足够的思想和行动准备,尽早谋划,提前做好相关培训和人事调配,努力为改革工作提供相应的政策、资源支持和专业服务。针对“两依据、一参考”的考试招生要求,地方政府要切实保障标准化考试的物质条件,以保证等级考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健全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以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公信力。

三、切实深化课程教学和管理改革

从客观现实来说,高考这个“指挥棒”极大地影响着高中教育教学,高中课程改革比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推进得更为艰难。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付诸实施后,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获得前所未有的环境条件。高中教育的基础性、选择性特质,必然要求体现为课程的全面性、丰富性、选择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指导高中学校积极顺应这一变化,切实破除文理分科思维,全面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和建设,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学习的需要。学校要努力形成自已的课程体系,课程将成为学校的特色之一,建立学生选课的课程制度,生活与实践活动课程成为课程结构中的一部分,课程资源将面临结构性短缺(学科)、多样性短缺(宽度)、层次性短缺(深度)的重大挑战。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适应人才培养和人才选拔的必由之路,这会为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带来光明前景。

四、积极推动学校内部改革

一是推动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目前普通高中的最大问题是“同质化”、“千校一面”,无法为学生发展提供多种选择。这次改革要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弊端,要求普通高中教育走向多样化、特色化,是必然趋势和结果。二是推动学校管理方式的变革,改造学校组织架构,减少管理层级,从科层制到扁平化,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参与管理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三是推动教学方式的变革。从学科统一的教学到学科分层次教学,从必修课教学到选修课教学,从班级授课制到选课走班制,从单一的传统课堂教学到实践教学、社团教学等。为此,教育行政部门要给予学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支持学校办学模式和管理模式改革,鼓励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五、加快推动教师素养提质升级

改革的实施必将带来教师职业生涯的变化,教师的职业角色从学科教师到育人教师,从学科知识到学科素养,从重教学到重管理,从单一的学科教学到多样的实践教学、社团辅导,从教学的师生关系到生活中的伙伴关系。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系统规划教师培训计划并提供培训的条件保障,促进教师顺利转型,帮助教师适应改革,引导教师自觉改革,使教师能够教导学生适应新型学习方式。

六、构建完善科学的评价机制

能否彻底摒弃升学率左右一切的价值取向,对高中教育能否真正变革和提升发展关系极大。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只是为高中完成基础教育根本任务“松绑”创造了条件,关键还要加快建立科学的高中教育质量评价制度。这种评价应该包括学生学业水平、综合素质评价和学校办学水平、发展状况评价,通过综合质量评价引导政府、社会和学校对高中教育的正确认识,以科学评价推动彻底改变应试教育模式。

随着《实施方案》的出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已经明确,改革的政策、举措会逐步随着工作进程具有完整性、科学性、时代性、可行性。方案经过从下到上、从上到下反复的研究论证,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实施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一定能够在改革的实践和研究中得到解决,进而达到改革对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预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