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简介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一所以工程技术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是全国应用型大学示范样板校、全国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牵头单位、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上海市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建设单位、上海市首批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建设高校,上海市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1978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晨曦,学校的前身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华东纺织工学院分院应运而生。1984年,上海市委、市府决定,华东化工学院分院108名教职工调整至上海交大机电分校。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在上海交大机电分校和华东纺织工学院分院基础上成立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20年,学校在各类大学排行榜的排名均有大幅提升,其中在软科的排名位于全国第198位。



学校现有松江校区、长宁校区、虹口校区三个办学校区,校园总面积1473亩,其中松江是主校区,长宁校区主要用于艺术教育、国际交流和大学科技园,虹口校区主要用于中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共有工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理学等6个学科门类,62个本科专业(含方向),11个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联合培养海外合作高校,19个二级(部)学院。在校教职工1884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万人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国家级人才14人,各类省部级以上人才60余人,博士846人,专任教师博士率57.59%,全日制在校生22000余名,其中研究生3700余名。



学校坚持以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耦合为取向,实施“走出校园促发展”,面向长三角构建了由高校、地方政府和千余家企业组成的“产教命运共同体”。学校以现代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学科群、专业群对接产业链和技术链,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创新“一学年三学期五学段”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与行业企业协同办学、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协同就业的“四协同”合作教育模式,助力毕业生具备显著的就业竞争优势。在2019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28次全体会议上,学校应邀作大会交流发言,孙春兰副总理对工程大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探索与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近年来,学校学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8%以上,近2年连续在大学毕业生薪酬榜上位列全国第48名。

学校注重强化学科建设,构建了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9个“学科生态树”,形成了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学科生态体系,工程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以专业认证为抓手,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2个专业入选全国一流专业,6个专业入选上海市一流专业;5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6个专业获得国内外认证受理;坚持教学中心地位,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到了显著成效,2018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上海市教学成果奖19项;2019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项11项,其中上海市科技奖9项创历史新高,哲学社会科学奖2项并实现省部级一等奖突破; 2019年获批各类国家级项目48项,面上项目8项创新高,科研经费首次突破1亿元。

学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积极响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为更好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牵头成立“长三角高水平特色地方高校创新联盟”;发起组建“G60科创走廊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创新联盟”;建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努力对接上海市科创中心建设重点部署的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大飞机、智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等重大战略项目,成功研制KJ500、波音737-800等大中型飞机全任务飞行模拟机;成立国内首个“药物智能制剂与智能制造研究中心”;建设“轨道交通检测实验室”,获得国家检测认证CMA资质证书;创建“5G+人工智能应用联合创新实验室”,建成全国首个5G校园;成立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上海)研究中心,深度服务上海筹办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等。成为助推G60科创走廊和上海全球科创中心的“孵化器”“加速器”“服务站”。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学校在高等教育生态和“依托工业办学”的历史传统中科学定位,坚持特色发展,为全国高等院校发展闯新路,大力推进“人才强校、特色发展、国际化发展”三大战略,坚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在建设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征程上自信前行。


校区地址:

上海市松江区龙腾路333号(松江校区)

上海市长宁区仙霞路350号(长宁校区)-招生咨询常驻地

上海市虹口区逸仙路88号(虹口校区)

招生咨询电话:021-62750183

招生网站:http://zsb.sues.edu.cn

   学校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