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措施、成果


武汉体育学院作为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体育专业院校,始终紧扣时代脉搏,立足学校办学历史、优势,不断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积极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整体结构,从服务健康中国、全民健身、体育产业、校园足球等国家战略需要的层面,推行一流专业建设工程,持续推进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休闲体育等品牌专业做强做精、内涵发展;快速推进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康复治疗学等潜力专业定位转型、提档升级,积极筹办体能训练等新型专业借势发展、填补空白,不断加强育人体系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为国家、社会培养大批政治立场坚定、人文科学素养扎实、专业素质过硬、创新实践能力突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体育教育、训练、管理、健康、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同时,武汉体院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社会适应度。学校在2018年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修订工作中,以成果导向(OBE)教育理念为引领,始终聚焦学生受教育后“获得什么能力”和“能够做什么”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各专业沿着“就业市场需求—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毕业要求—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整合—评价方法改革”的逻辑主线,将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毕业要求指标点与课程体系的严谨对应关系逐步细化、落实。




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建校67年来,武汉体院先后为国家和社会输送近12万名体育专业人才,他们奋战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条战线上,形成了群体效应,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教书育人群体:武汉体院培养出了大批高质量体育教育人才,他们扎根基层,为推动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发展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涌现出了一批“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劳动模范”,被藏族学生亲切称为“阿爸”的“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楷模”武汉大学杨昌林教授、率队从北坡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顶峰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体育学院院长董范教授、率队屡次打破跳绳世界纪录的广州花都七星小学体育老师赖宣治就是他们其中的杰出代表。金牌教练群体:武汉体院在体操、水上、武术、重竞技等重点优势项目上,不仅培养出了像杨威、程菲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还培养出来一批金牌教练员。据统计,2000年至2016年五个奥运周期内,武汉体院毕业生有30余人次在国家队担任过主教练。警界英才群体:武汉体院培养的毕业生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过硬的身心素质,一直受到全国公安系统欢迎。近10年来,武汉体院共向全国公安系统输送毕业生500多人,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第四届全国“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谭纪雄就是他们中间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