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简称厦大,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7年,厦门大学入选国家公布的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学校有思明校区、漳州校区、翔安校区、马来西亚分校等多个校区(分校),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备和公共服务体系。依山傍海、风光秀丽的环境,被公认为最优美的中国大学校园之一。




学科专业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以及29个学院和15个研究院,形成了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管理科学、艺术科学、医学科学等学科门类在内的完备学科体系。学校现有1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拥有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拥有32个博士后流动站;3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交叉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学科授权类别,28个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授权类别。2017年,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5个学科入选国家公布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学校3个专业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11专业(13个项目)入选国家卓越教育计划;24个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专业入选首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现有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6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对外交流

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深入开展,已与境外240多所高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与近50所世界排名前200名的高校开展实质性交流合作。学校积极参与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合建15所孔子学院,并获批建设“孔子学院院长学院”。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难以替代的人文优势,成为台湾研究的重镇和两岸学术、文化交流的前沿。2014年7月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奠基,成为中国首个在海外建设独立校园的大学,被中央媒体誉为镶嵌在“一带一路”上的一颗明珠

就业创业

厦大毕业生年均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学校坚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入选教育部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首批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牵头发起成立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获“国创计划十周年”最佳组织奖、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优秀组织奖。


招生政策

1.招生专业大类

2020年厦门大学本科共26个学院招生,拟设置42个招生专业(大类)。

1)2020年新增创意与创新学院,主要招收美术类考生预计招生计划300人。开设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等本科专业,采用“4+0”双学位培养模式,专业培养方案由厦门大学与英国创意艺术大学依据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要求共同制定。

2)外文学院2020年实行外国语言文学大类招生,学生入学后在英语、日语、法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专业进行分流。

3)增设“外国语言文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招生类。招收的学生由外文学院和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院共同承担教学培养任务,会计学/财务管理学课程采用全英文授课。

4)经济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单列招生。

5)社会与人类学院,2020年按社会学类进行大类招生,包含社会学、社会工作、人类学三个专业。

6)人工智能专业纳入信息学院计算机类大类2020年继续招生。

2.招生录取规则

1)厦门大学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考生投档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并依据考生志愿和招生计划进行专业录取,各专业志愿之间不设置专业级差。

2)承认全国性政策加分。

3)按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原则上按招生计划数的100%调档。服从专业调剂即不退档。

3.人才培养特色

1)两个特色书院博伊特勒书院以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布鲁斯•博伊特勒先生的名字命名,每年面向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药学院及公共卫生学院本科新生招生

香山书院由环境与生态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能源学院的本科生组成。

2)三个全面放开全面放开转专业,放开选课、选教师,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跨学科、跨专业、跨层次修读课程,自主编制个性化课表。

3)主辅修并轨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在主修一个本科专业之外,跨学科门类辅修另外一个本科专业。

4)推进本研一体化:学校鼓励优秀本科生选修研究生课程,允许特别拔尖优秀的学生在本科阶段提前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5)三个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每年从新生中选拔一批优秀学生,配备一流师资,提供一流学习条件,量身定制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为优秀学生创造一流学术环境与氛围

卓越人才培养教育计划,即法学临床医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飞行器动力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建筑学等卓越人才培养专业,在培养上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校地企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实践基地,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国际化专业建设计划,即在经济学、统计学、金融学、会计学、国际商务、财政学、新闻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物理学、海洋科学和外文语言文学创新实验班(一专多能)等优势学科,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课程逐步采用双语或全英语教学。

注:上述内容如有变动,请以2020年本科招生章程为准。


    招办微信公众号